從paul thomas anderson的作品看情緒流暢的掌控

這屆金馬奇幻終於補完paul thomas anderson的片,加上之前看落水狗/duel/藍色恐懼/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等長片處女作,我就在想要怎麼看一個導演的潛力和即戰力,除了溝通能力和職業道德,哪一點最重要?

 

從<用心棒>和<樁三十郎>看黑澤明如何設計並連貫影像語言

最近連著看<用心棒>跟續集<樁三十郎>,感覺真爽,黑澤明在視覺語言上真的是天才。雖然every frame a painting有針對這點做解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aQC-S8de8),但主要是做大方向的解釋和歸類,這次我挑幾場戲去分析細節,看黑澤明怎麼針對不同的故事和情境,去做不同但連貫的發揮。



淺談AI作畫的可能性

最近這影片在歐美動畫圈(或該說動畫獨立製作圈)引起爭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9LX9HSQkWo),但與其跟風去吵著作權/倫理道德/人類員工權益,我較想去看這AI作畫可能會對影視圈產生什麼實際影響,和相關的技術瓶頸。(詳文在後續其他圖片上)

<劇本解構案例>從<星際牛仔>(原版 VS netflix版)的pilot看改編

netflix版<星際牛仔>被很多人吐槽亂改原著,同時又被其他人吐槽只想著致敬原著,我覺得此劇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兩者皆是,導致其改編沒有明確的方向,更糟的是,其編導連基本功都有問題。

[專題]如何搞喜劇(2):反串、地獄梗和Mean Joke

最近看到關於[偽裝身分做激進和煽動發言,被抓包後道歉,並改說自己只是在做反串搞笑]的熱門新聞,剛好可以藉此延伸討論所謂的反串、地獄梗和mean joke。

[專題]如何搞動作片:從<鎗火>和<辣手神探>看槍戰戲的調性及調度

動作戲除了故事外,最重要的是力道,要能讓觀眾共感其破壞力,其他類型的動作片有多元的方式來呈現其趣味及力道,如肉搏戰能用不同的門派和連貫動作來堆疊,跑酷或飛車等特技則透過速度、地理位置和構圖建立明確的視覺張力。而槍戰能用的元素沒那麼多,就是躲避攻擊然後開槍,被打中後倒地,頂多再透過不同的武器呈現不同的殺傷力,視覺上也很難像其他動作戲多樣化。那要怎麼用不同的風格讓槍戰戲有獨特趣味,又能兼顧故事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