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解構案例]穿PRADA的惡魔(1):主題和故事前提的設定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我們在很多電影上看到大同小異的愛情故事,或是超級英雄如出一轍的心態轉變,甚至早就整理出行之已久的三幕劇形式。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是看得樂此不疲,不斷渴求新的故事?故事前提在這時就有重要的作用。



故事前提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句話說完整個故事的主軸,但它和logline(以描述情節為主)的差異是,前者的重點在於故事的主題,從一句話就能看出主角在故事中會有什麼樣的轉變,又是怎麼透過這個轉變陳述編劇想說的主題。

除了用來吸引製作人和投資方的logline,編劇最好還需要另外想好劇本的故事前提,才能寫出真正有血有肉的主角及能真正推動故事的配角,以編織出沒冗戲又不公式化的故事。此文會以商業職場劇《穿PRADA的惡魔》為例,完整解析此片的故事前提如何影響到後面配角及劇情轉折的設計。

有趣情境/願望清單


首先列出電影中讓自己印象深刻的情節或衝突,這些情節必須是關於人物的轉變或對主題的挖掘,而不是僅止於場面而已。《穿PRADA的惡魔》讓我特別感興趣的地方主要有三段:

1.嚴厲的總編輯Miranda用譏諷的方式向女助理Andy解釋時尚產業的影響力,它又是怎麼和對時尚沒興趣的Andy有所關連



2.受挫的Andy想找同事Nigel討拍,反而被對方用激將法訓話,因此振作起來



3.Miranda為了保住總編輯的職位,背叛讓Nigel出去闖蕩的承諾,Andy不認同Miranda這麼做,但Miranda指出Andy早就做出同樣的事情,只是針對不同人而已



如果不是分析現成電影,而是要寫自己的劇本,則可以列出你覺得會讓人感興趣,又能帶來娛樂的事物,從很酷的劇情轉折到鮮明的角色或精彩的對白都行,也能列出你感興趣的主題或特別喜愛的故事類型。然後把它們擺在一起研究,看看它們有無不斷重複出現的核心元素,如特定的角色形象或觀點。這樣可以幫助你找出此故事真正獨特的潛力。

主題和次主題


劇情片和youtube上生活短片的差異在於前者需要明確的主題去建構整個故事,不然把大量冗長的生活流水帳銜接起來,其帶給觀眾的衝擊可能還不如短短幾秒鐘的生活短片。編劇想述說的主題要像故事前提一樣精簡有力,但這時就會遇到一個陷阱。如果直接拿這個主題去設計每個人物或情節,那就很容易寫出平板無力的人物、好預測又說教的情節轉折,若這時候急著設計配角的副線來救援,反而讓情況更糟糕。

此時可以把主題放到故事的背景中,看看能延伸出什麼次主題。對我而言,此片的主題第一個想到的是[有得必有失],我再把它丟到時尚圈的職場中,思考裡面不同職位的人會有什麼目標、工作思維和價值觀,面對其他職位的人又會有什麼樣的互動。有篇影評對此片的人物做有趣的分類:

a.天才-總編Miranda對某領域(如時尚)擁有極高的領悟力,可以登峰造極。
b.專業人士-高級編輯Nigel對某項工作有極高的專業能力,與天才相比,他們的目標是超越同行,而天才的目標則是創造新的行業哲學。
c.聰明人-助理Andy對工作方法有快速的應變能力,可以勝任各種工作(如記者或總編助理),即使不能登峰造極,但至少可以游刃有餘。然而若不夠認真,就會降接成平凡人,不停地換工作。
d.平凡人-對每份工作都是公務員心態,得過且過,只求小確幸。

結合前面三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想到幾個次主題:

1.時尚圈(或其他領域)或許用不合理、不講情面的方式壓榨員工,但這產業能維持下去,甚至繁榮起來就是因為它以這樣的職場文化為基礎。除非能像天才一樣打造出不同的行業哲學來吸引其他人一起改變產業,或是打造全新的獨佔市場自己玩,不然就只能想辦法超越同行,做個專業的聰明人求生存。

2.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全然相同,可能是穩定的事業加點生活小確幸,或是在自己的領域登峰造極,這些想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這些目標的高度也決定自己在社會(或職場)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如果只是想餬口得過且過,就只能當任由高層宰割的小蝦米。

現在主題可以調整成[要成功就必須做出一些失敗的選擇],依此延伸出來的次主題就能讓每個人物都有明顯的對比和特質。

設計原則


確定好主題及故事背景後,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最常見的是要怎麼確認觀眾能持續投入,並領悟到故事想說的主題及次主題。有很多電影就會選擇某種電影類型(Genre),然後把此類型的劇情模式硬套在故事上,期望能抓住觀眾,並透過劇情轉折帶出主題,結果導致給人看不同調性的超展開,如家庭喜劇《家有囍事修復版》為了讓大家重修舊好,在最後加入莫名其妙的槍戰戲。

為了解決潛在問題,可先以精簡的方式寫出整個故事的敘事策略,讓故事保有其特質。《穿PRADA的惡魔》要完整呈現其主題,就要讓女主角Andy做出有爭議的選擇,如果電影誤導觀眾把Andy當作偶像劇常見的那種只會出糗或古靈精怪,但絕不會犯大錯的女神看待,後面Andy做出那些選擇時就會讓觀眾覺得搞什麼,因此出戲。

為了讓觀眾能同理看待Andy的選擇,一個方法是完整呈現時尚圈高壓快節奏,又階級分明的職場環境,這樣當Andy面對困境,必須在短時間內做抉擇時,我們也能理解她的難處。另個方法則是設計有魅力,也有自己道理的老闆,同時設計討喜的員工認同此老闆的想法。

最後設計原則確認是:強化職場的節奏和壓力,並設計有魅力的反派及其他鮮明有趣的部下。

確認故事前提


一般故事前提都會有三要素:主角在開頭的樣貌、主角在整個故事的首要行動、主角最後的樣貌或必須面對的抉擇。這三元素要能透露主角在這故事中的重大轉變,所以[主角在開頭的樣貌]要透露主角的弱點,或是其心理或道德層面的掙扎以呼應後面的轉變,[首要行動]則是主角整個故事中最主要的行動,此行動要能迫使主角面對自己的弱點或掙扎。

《穿PRADA的惡魔》的女主角在開場覺得自己是夠努力,夠成熟務實的即戰力,所以主角在開頭的樣貌是[自認為成熟務實的實習記者],她在整部片的每個作為都有同個目的,就是不被總編Miranda開除,所以其首要行動可以是[生存],這種字眼也能帶出她必須做出不得不的選擇,最後Andy辭職,找回初衷,代表她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所以最後的元素是[變的真正成熟]。總結下來,此片的故事前提是[自認為成熟務實的實習記者被迫在蠻橫不講理的時尚圈生存,蛻變為真正成熟務實的社會新鮮人。]

劇本醫生John Truby曾說95%的作者在故事前提的階段就失手了,就算編劇可能非常會塑造人物,或是懂得構思有趣好笑的單一情境,但如果故事前提乏善可陳,後面再怎麼亡羊補牢也很難讓整部片都有趣鮮活,頂多只能成為那種「很有趣,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的電影。下一篇會詳細解析此片的故事前提和設計原則是怎麼影響人物的設定、伏筆的設置及各事件如何互相影響。

參考資料



《穿PRADA的惡魔》編劇訪談

編劇工具書《故事寫作大師班》

《穿PRADA的惡魔》劇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