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振興電影產業,把商業取向的類型電影拍好是必要的。台灣也有越來越多人挑戰類型片,今年打頭陣的《健忘村》更是混和賀歲喜劇、懸疑、黑色幽默、古裝、奇幻,甚至動作片等多種類型。那此片到底是挑戰成功的類型片,或是步上《青田街一號》不文不類的後塵?
類型(Genre)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對類型的印象可能是氛圍和場面,如喜劇片當然要逗人發笑,警匪動作片就要有精彩的動作場面和讓人信服的鬥智情節。不過不同類型有各自的敘事手法,如果要述說言之有物的主題,就不能和此類型的固有手法大相逕庭。如果懸疑驚悚片《火線追緝令》最後以麥可貝式大爆炸作結,或運動勵志片《洛基》拿掉訓練片段,改換大量像《永生樹》的文青式獨白,觀眾不翻桌才怪。
所以混合多種類型的《健忘村》究竟遇上哪些類型片的陷阱?
主線和觀點
之前有提到這支,但既然牽涉到同類問題,就只好冷飯熱炒了XD
類型片要成功表達主題,就要藉由人物的衝突和轉變讓觀眾"感受"到,而不是像讀論文那樣「喔,瞭解了。」因此要先確認故事的主線和觀點,如《美國心玫瑰情》的主線是面臨中年危機的男主角想藉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配角和副線的設定也圍繞此主線做對比,這樣一來,當電影轉到副線時,我們也不會覺得故事鬆散,每個衝突也都能真正讓張力逐步堆疊到高潮。
從結局來看,《健忘村》想藉由忘憂神器來述說人性難逃權力腐蝕的寓言故事,所以主線可能是以黑色幽默方式呈現眾人為了權力互鬥,或是以通俗悲劇呈現主角墮落的過程。結果此片的主線非常含糊,看起來好像是被洗腦的舒淇想找出真相,或是王千源想利用神器佔地為王,或是沒自信的張孝全想掙得美人歸。
這些支線一來連結不夠緊密,在推動故事上也寥寥可數,如張孝全沒自信的設定只是為了能在最後和土匪對決,舒淇的愛情線只是為了讓她能在最後揭穿王千源的騙局(預告片還自行破梗...),這樣導致每支線都在各演各的,再犯國片「想講太多東西」的老毛病。
二來這些支線的篇幅差不多,除了讓每個主角都不夠立體鮮明,也使此片的觀點非常混亂。《火線追緝令》的悲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整片藉由老警探的觀點看菜鳥自我毀滅,如果故事後面改以殺人犯的觀點處理,我們反而會為殺人犯的計謀成功歡呼。
《健忘村》主要人物的行動和主題也沒有直接關係,加上觀點的拿捏不定,使我們對主角們的認識不夠深入,要怎麼看待他們的行動也沒有一致。因此到了結局,我們對每人物各自的歸向沒有特別的感覺,就只有「喔,我懂編導的意思了。」如果拍的是藝術片就算了,但這片是賀歲喜劇阿,這樣說故事對口碑完全沒幫助阿,有多少人會因為朋友說「這部有講到政治獨裁的隱喻喔,而且要抱持著耐心看完喔」就立馬去看?
2.懸念
讓觀眾持續投入劇情的基本要點(有CC中文字幕)
商業片和藝術片另個差異在於前者要主動牽引觀眾的思緒,不斷建立懸念。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主角在主線不斷遇到衝突(but),逼他一直採取不同的行動(therefore)應對,這樣一來,除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主角真正的特質(這特質也要和電影主線有關),更能在最後感受到電影想講的主題。
《健忘村》定位為合拍賀歲片,為了迎合中國市場,必須用直白的方式說故事。然而平鋪直述的做法也讓此片很多段落完全沒有懸念。如一開始我們知道舒淇在等情人歸鄉,然後(and then)王千源帶著神器把大家都洗腦了,然後(and then)有天舒淇因為好奇,想透過神器裡面知道每個人的回憶,然後(and then)發現自己的身世被王千源抹去了。我們看舒淇的支線時完全不會有任何情緒波動,因為我們在全片對舒淇的認知幾乎原地踏步,所以她的一舉一動,我們全都猜到了。每支線都有這樣的問題,電影怎麼可能會精彩。
為了吸引觀眾,此片加了許多和主線無關的喜劇段落,如林美秀帶領的土匪支線拿掉一大半都不會影響此片,如果觀眾對林美秀不斷摔車或土匪beatbox的笑點完全沒感覺(故事背景架空,不代表能加入和民國初期完全不搭嘎的現代音樂和文創市集...),這樣的設計只會讓電影更糟糕。
願意挑戰類型片當然值得嘉許,但能否從中學到類型電影最重要的基礎才是重點,如果不搞清楚故事的主線和主要調性,再多的資金、技術支援及無關主線,亂插各個類型的場面大雜燴,電影產業的開拓也只能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