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如何搞喜劇(2):反串、地獄梗和Mean Joke

最近看到關於[偽裝身分做激進和煽動發言,被抓包後道歉,並改說自己只是在做反串搞笑]的熱門新聞,剛好可以藉此延伸討論所謂的反串、地獄梗和mean joke。

廣義的反串簡單來說是用應和的方式來傳達諷刺,如[在這總統的治理下,其民主社會能做到跟北韓平起平坐真是了不起],但觀眾在當下就會知道這種反串背後想傳達的諷刺。



若是狹義的反串,除非涉及法律爭議,其實事後不需要再出來澄清或道歉,因為你反串就是為了釣魚,刺激目標群體的憤怒情緒,然後在旁邊看熱鬧嘲笑,數度向其他論壇開戰的4CHAN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雖然有時也能娛樂到其他人(跟目標群體不同意識形態,或是喜歡隔岸觀火看笑話的酸民/正常人),但很多這種反串,大多是用來自娛而已(如PTT有些故意討噓文,想衝到XX),甚至結合自己的特殊癖好,用反串的方式來賺錢。




如網紅Nikocado Avocado的影片除了暴食,也多次說自己不知道要怎麼瘦下來,並PO出自己以前精瘦的照片,引起大量撻伐,但這種影片主要是用來服務有餵食癖的觀眾(詳細解釋https://zhuanlan.zhihu.com/p/353181439),他在影片中的誇張腔調,除了透過網友撻伐增加曝光度,多少也有SM方面的意涵,吸引目標客群訂閱他的私人服務平台,我沒有進去確認,但從其平台的名稱onlyfans就能看出,應該是跟性有關。


若反串的娛樂做法不是取笑或激怒他人,那就跟地獄梗和mean joke一樣,其笑點主要的基調是[越來越荒謬的情境]或是[有創意的出乎意料],我舉redlettermedia的影片為例。




這段的笑點發生在[觀眾mike突然對老人的長相發出嫌棄的聲音],這笑點的組成除了[發言者這樣嘲笑老人的外表真賤],還包含特定場合和笑點長度,他們觀看的是關於老人做各種表演,類似成果發表會的影片,在理應慶祝長青的場合中,那樣的嫌棄才更能凸顯這反差的笑點。若這嫌棄場合改在[跟該發言者走在路上,他突然對一個老人這樣嫌棄],這反差感消失,就只會變成這發言者的討人厭。同時這笑點也要拿捏好長度,因為這笑點當下的核心是出乎意料,一旦這段子被拉長,其笑點的核心就得有所轉變。

如上面同影片的34:13,主持人說
這次要讓這樂團玩他們自己的曲風,此時畫面接上打扮較中性的女團員,加上先前[成發會有些表演段子涉及種族刻板印象],mike開始玩起[這主持人繼續調侃女同志團員]的反串笑話。


從這反串的結構來看(老古板主持人為了調侃女同志,還開始講些沒有邏輯,純粹刻板印象的話,如女同志不會得愛滋因為她不會被插),整個笑點看起來像是諷刺這老主持人的古板,但這諷刺的笑點其實只有最一開始[主持人特別強調
””their kind”” of music]才有,後面的笑點主要是mike模仿老人的腔調,而且這模仿不是真的去揣摩那主持人說話的寫實細節,而是被誇大的刻板印象(老太婆的聲音),這點對於涉及特定議題的反串和地獄梗來說特別重要。


地獄梗很常被認為是用極端的方式反思社會的黑暗面或灰色地帶,但這種思維有個謬誤,即我們被地獄梗逗笑的當下,那笑點的因素大部分都不會涉及到那議題的省思,除非那議題有明顯的對錯,如[酒駕或飆車並自撞身亡]新聞底下常見的留言[下次不要再這樣囉]。不然地獄梗能第一時間讓人笑,主要是[有一定反差的轉折]或[這發言人好賤喔]。這方面做最好的,應該是單口喜劇演員Anthony Jeselnik。




他在特輯<我思我禱>的開場講到[我很驚訝那女人能當腦科醫生,因為大部分的女人不懂諷刺]的段子後,鏡頭切到一位女觀眾沒有笑的畫面,那畫面的用意不是笑那女生真的不懂這梗,而是[她覺得尷尬]本身就是這種段子的其中一種喜劇元素,這就像是在看<台北物語>那種奇葩爛片,有時候身旁觀眾對情節一臉懵逼的表情,也能進一步烘托那部片的荒謬喜感。

他隨後繼續用反串的方式維持自己的人設[集合各種政治不正確又自信爆棚的混蛋],除了解釋剛剛的段子說明這場單口秀的調性,也開始鋪陳說若你們喜歡下個段子,那就代表你們跟我一樣酷,這時候才開始做真正的反串釣魚。



下個段子簡單來說是[他兒子的死法跟Eric Clapton的兒子一樣,只不過自己兒子的死是為了激發他的靈感],講完後他先酸一下那些沒有真正懂這個梗,但還是跟著拍手的觀眾,但他並沒有繼續酸下去,因為這類觀眾的行為其實也不算糟,就只是出於禮貌而已,若繼續針對這點酸,就反而凸顯自己"本人"的刻薄了。除非他本人對這個梗有明確的態度,才會真正講出自己的看法,如片尾知名的集氣禱告梗

所以接下來他繼續說明這個梗的緣由(
Eric Clapton喪子的事可看這邊),並透過相關細節,繼續對其笑點(Anthony的人設有多賤)做堆疊。尤其是"細節"這點,是地獄梗特別要拿捏好的地方。

若地獄梗涉及細節甚至指名道姓,那就得搞清楚觀眾真正要笑的是什麼。如博恩的爭議笑話[我們在陽間燒的東西,在陰間都會出現一份,那陰間是不是有兩個鄭南榕?],這笑話的問題不是拿鄭南榕當笑點,而是這笑話本身就沒有明確的笑點,你沒有足夠的細節去說明,這段子是要笑你有多賤(還是你不會基本算術),還是其背後的爭議讓這場抗爭的美名沒那麼純正(自焚前有先朝外丟汽油彈,燒傷無辜的消防員),加上你以這樣指名道姓做結尾,自然就淪為沒有重點的低等shock value,或被誤認為是在消費悲劇。(註:當然因這個笑話而玻璃心崩潰的人也很蠢,明明就只是個爛笑話,就腦補成嘲笑鄭南榕或是鐵粉自己的意識形態或為人,也很莫名)



Anthony講到細節時,也不會真的去詳細講,他會留給觀眾一定的空間,去想像這細節背後真正的概念是什麼,而且這概念也不會詳細到讓人做噁。如上面[他洗衣服時意外讓姪女溺水]的段子,最後的punchline[我以為自己夠快,在大家發現前把她救出來,結果沒有,因為衣服都變粉紅了]讓觀眾去腦補[原來情況更嚴重,是姪女在洗衣機內受重傷],這也是為什麼地獄梗引發的笑聲常會伴隨著驚呼聲,因為這驚呼也常代表[你竟然讓我想到這種事,真有你的]。



當然
觀眾對Anthony Jeselnik的人設已經很熟了,所以為了不把這梗玩膩,他除了不斷翻轉觀眾的預期,也得拿大家熟知的議題做適時的延伸和堆疊。其轉換的手法雖然是常見的雙關或同義詞,但他轉換的同時還是有繼續堆疊這題材的黑暗,或是換成不同但同樣黑暗的題材。

如[不喜歡小孩並很常傷害小孩]是他最常見的梗,所以在上面的影片他把[傷害小孩]的punchline延伸成[小孩都死了,他還在喪禮抬棺失敗],這種雪上加霜的賤,然後突然用希特勒這種大反差來比喻他靠這種梗致富的速度。

前面提到的例子中,發言者主要是著重在他詮釋時的荒謬喜感,或是假扮成不同人設,或者是根本不care別人的觀感。但有些雞掰的笑點是來自於認真的人很認真地討論,這就較常發生在mean joke上。



mean joke
跟前面那些梗最大的差別在於,發言者對這事物的討論和態度要有可信度,而不是純粹為賤而賤。以
<魔鬼剋星2016>的中指戲為例,一來男演員的表演過於浮誇,不符合這職位的人物該有的言行(就算是誇張喜劇也不合),而且各種比中指的橋段也沒有名正言順的銜接,加上最後還是一樣的手勢(手亂揮一通後比出中指),讓整場戲就是毫無說服力又冗長的尷尬。我知道這段只有24秒,但尷尬的氛圍總是能拉長人類的時間感。



無論
mean joke是否存在,這場戲或對話無論是人物或是情緒上都還是要有完整的邏輯,mean joke則是對人物做錦上添花。如網友對<權力遊戲最終季S08E03>的抱怨,我們先知道他對這集的批判後,才真正理解他後面的情緒失控是真的,而後面娛樂的點就是[他發飆的樣子]。後面他遷怒到原作者喬治馬丁(03:45),甚至說在寫作能力上[(魔戒)托爾金可以直接幹死(rape)喬治馬丁啦],這論點合不合理並沒有關係,重點是他用這出乎意料又誇張的方式來形容他的看法,這剛好也能襯托他的失控和憤怒,就是這樣才讓這個mean joke好笑但又沒有真正失控。

總結來說,這讓我想到一本關於怎麼看電視的書,這類標題看起來可能很傻眼(這基本的東西還要人教?),但這種媒體觀賞的事確實需要放進學校教育中,而且要進一步解析情緒上的操弄。因為除了增進藝術素養,也有助於邏輯的培養,預防把反串當真的霸凌行動,或是擋下真相模糊的激進煽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