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aul thomas anderson的作品看情緒流暢的掌控

這屆金馬奇幻終於補完paul thomas anderson的片,加上之前看落水狗/duel/藍色恐懼/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等長片處女作,我就在想要怎麼看一個導演的潛力和即戰力,除了溝通能力和職業道德,哪一點最重要?

 

開拓題材和風格的成長空間?諾蘭從人物推動,小格局的記憶拼圖演變成天能的複雜大場面,但也沒有因此更好或維持住水準。敘事的嚴謹?這東西一碰到不熟悉的題材或私人情懷就全沒了。獨特的風格?對啊貝拉塔爾的長鏡頭是很獨特,獨特到越看越想發飆。獨特的觀點哲理?沒有技術,那也僅止於訪談上的嘴砲。
 
目前能想到的答案是情緒的流暢性,因為就算這導演可能因前面那幾點,而沒有把片子做到最好,但只要有想到[維持住情緒的流暢性],還是可以利用一些片段來拉住觀眾,甚至提高他們忽視缺陷的機率。
 
接下來就是把這導演放到合適的題材來發揮,那這題材除了大方向的調性和世界觀,還要注意這導演習慣用甚麼方式去維持情緒的流暢,這導演擅長的方式是否夠多樣。
 
如walter hill處理跟紐約有關的動作題材時,喜歡把至少兩個互看不順眼的人物湊在一起,丟進一個混亂,讓人無法喘口氣的場域,去擦出火花。所以就算武打設計過時,但他還是能透過世界觀的氛圍,和人物的互動或轉變的細節來撐住。不過他主要是靠劇本的塑造和演員來執行,其他部分則需要合適的核心劇組來幫忙突顯(如狠將奇兵和戰士聯盟幫都是同個攝影和剪接)。
 
其他導演像史匹柏則會在高潮點大辣辣地用特別的畫面(如<決鬥>最後的墜車)或是形式(如<外星人>結局幾乎都沒有對白)把情緒串起來,或是昆汀會直接翻轉人物的處境(如<惡棍特工>hanz landa的下場)或態度(如<八惡人>警長和主角的關係),拉抬那場戲情緒的同時,也能進一步連貫(或翻轉)主題的論述,在情緒上去畫龍點睛。
 
這些厲害的導演就算風格大不同,但他們都會去注意情緒流暢的控制。而相較其他片的衝突焦點主要是三幕劇的[人物針對特定的事情積極行動,我們看他們如何互相應對和衝突],PTA的片都是[我們就跟在旁邊看他們的生活,看他們當中有什麼特別的感受],較靜態旁觀,去解讀人物的演變。所以維持流暢的方式相對低調,這也是他特別的地方。
 
進一步解釋前,先列出我對PTA長片的排名:
黑金企業>=霓裳魅影>世紀教主>=不羈夜>戀愛雞尾酒>心靈角落>賭國驚爆>>性本惡>>>甘草披薩

Paul Thomas Anderson拍攝的題材很廣(從賭徒/A片/油商拍到邪教/時尚圈),但這些故事的主角都有不同層次的內在衝突和矛盾,這些人物在片中也沒有用一翻兩瞪眼的方式呈現如[你看他們好可憐喔,這就是我要講的,就這樣],加上片中的衝突推動都較靜態,所以PTA反而是專注去呈現這世界的氛圍。這"世界"並不只是指電影中的世界觀,更重要的是找出並具象化主角的內心世界中,貫穿全片,最核心的價值觀、需求或感受。

同時也專注在各人物在這世界中的互動和情感轉變,同時再把這些層次的情緒都串起來,讓觀眾體驗不會中斷,也更能客觀看待這些人物的衝突和其背後的主題。


PTA前面幾部作品較常靠複雜的一鏡到底來襯托這點。如<賭國驚爆>是關於一個退休殺手為了贖罪,想幫助死者的孩子走出陰影,但諷刺的是,他仍得利用那骯髒的世界來達成目標,而他自己也離不開那世界。

為了突顯這一點,此片利用主角獨自一人的場景來執行。如主角跟女主聊完後,看著她繼續被另一桌的豬哥調戲,讓他不悅又無力,接著就是他穿梭賭場的一鏡到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8TiQasisY)。這裡應該是要帶出[他就算討厭這個世界的險惡以及帶給他的罪惡,但孑然一身的他已經習慣依賴這個世界]的母題。

強調這點的同時又要合乎整片較冷冽旁觀的風格,所以不能用<華爾街之狼>那種誇張的方式去直接強調人物沉迷的狀態,而是讓觀眾跟著主角步伐去走過那環境,沉浸在賭場的聲音中。其爵士風配樂中又有加上特殊的琴聲,這配樂也延續到主角走出室外,觀察那女孩是否兼作應召,而面對(真的有作應召的)女孩的提問,他就掰說自己只是出來透透氣。這配樂除了做到基本的功能(呼應賭場的世界觀風格,幫平淡的戲添加風味),也有針對主角獨有的設定/內在衝突,去突顯他當下的心境,也讓這場戲和配樂達到效果的同時,更有真正的風格,而不像某個地方的影視,只會用很一般的吉他/鋼琴/弦樂做人物的情緒。

為了再強調這點,後面再利用主角獨自一人的戲,讓他被同桌的賭客騷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PB9c4t0Ok),主角看不慣他,所以就提高賭注,激對方跟著加注,最後兩人都輸錢,但主角不care,他要的是對方也要輸得很不爽,帶出主角習慣使用不道德或兩敗俱傷的手法反擊。這樣也突顯後面[被黑人坑錢的主角直接埋伏槍殺他,但有女人見證槍殺現場]的諷刺(當初就是這樣,讓死者小孩陷入陰影)。 


除了一鏡到底,PTA也會好好深入一場戲,去突顯所有人在這場戲的情緒以及他們共同烘托出來的氛圍。如<不羈夜>主角第一次拍A片的戲,有特別拍每個人的反應,並用[深入攝影機,呈現他們直接拍完整捲底片]的畫面,突顯他們的投入。就算他們各自的想法不一樣(另演員:那老二真大啊;編劇:這新人的表現很棒;導演:這就是我的vision,我的事業要起飛了;收音師:好想吸那根巨屌喔),但這些情緒都是正向的,都是源自主角。因此這場戲為後面[大家的事業一飛衝天]的情緒提供很重要的基底,也烘托他們像是一家人的凝聚感。

加上其他派對戲也是類似的做法,這也讓此片在他們歷經各自的劫難後,重新聚在一起的戲,達到感人的效果。同時也有插入[戀童癖前金主在獄中被毆打,狼狽又很無力]的場景,讓這溫馨勵志的氛圍又不會太甜太虛假(只要重蹈覆轍,他們又會陷入同樣痛苦的局面)。而且這些戲就只是拍他們自然的互動,就完美烘托出寫實又很有希望感的氛圍。

除了一鏡到底和深入單一空間的群戲,PTA也會用蒙太奇,把每個人的情緒都串起來。如<心靈角落>前面介紹各人物的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2peQrLCsk),除了維持影音上的一致(用一首歌串連,然後都有快速運鏡),其運鏡也都有呼應到人物各自的心境和共通點(因不同的原因而焦躁),還用運鏡去突顯節目主持人仍舊是不悔過的變態(幹老婆的時候,心裡在想著女兒)。雖然最後警員戲的運鏡較靜態,但一來是在視覺上要用來幫這段戲收尾,好銜接到下一段戲,二來這樣也能突顯他的困境相對靜態(孤單一人,想娶老婆),所以才在5:30用較緩慢的運鏡,延續前面手法的同時,也為他的困境做點題,然後安排他在警車自言自語做較明顯的呈現。

而且這些都不是僅止於知性的學院手法,只讓文青看得笑呵呵,而是有真的去烘托人物的情緒,把觀眾拉進故事裡。但我得說後面大家一起唱卡拉OK的蒙太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96_vph-oI),非常的出戲。前面都是真實的行動和情感,結果這裡大家不知為何,突然都唱同一首歌(也沒有用收音機或電視的播放讓這段較合理)。就算此片在開場就強調[再荒謬的事都是合理的],但一來開場還是有好好去講那些事的邏輯,而且那些事都是用在一瞬間,很有爆發力的情節。而放在靜態,抒發用的卡拉OK戲,還是會很不搭。 


後面PTA就算跟其他人合作,改變一鏡到底的做法和大群戲的寫法,他還是有繼續做到一樣的效果。如我前面提到的[具象化主角內心世界中,貫穿全片,最核心的需求或感受],他特別聚焦在一兩個主角的內心世界,讓整片的運鏡場面調度和剪接,都圍繞這點去做設計。

比如<戀愛雞尾酒>就算有群戲,但他去姊姊家的一鏡到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YPF1tZ-GE),不是像以前那樣,用來烘托所有人物”整體”的共同感受,而是用來烘托主角私人的暴怒情緒。或是開場主角把廢棄的簧風琴撿回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IFZtWvPOr0),做為主角和整部片的點題[一個閉俗的男子總是想壓抑內心衝動,因此不敢嘗試新事物,但一旦有,他就會好好做下去,而這次的衝動,將改變他的人生]。

主角先前的衝動除了破壞東西這種短暫的行為,頂多就是[每天都穿西裝來工作]這種不會太異常的行動,而這次他做出較不一樣的事情,異常然後又不是一瞬間的行動。為了突顯這點,前面都用遠景來突顯他和簧風琴獨處的情境,然後用長鏡頭拍他把它抬進去的畫面,突顯他的滑稽和傻勁。接下來則是用推進來拍他把琴修好,並開始沉浸在一個全新,只屬於自己的舒服世界,直到被開門的員工打斷。但就算被疑問,但他並沒有完全聳回去,仍舊不禁流露出愉悅的動作,帶出他將開始不斷改變。從運鏡的速度到場面調度,都針對這點做到完美的堆疊,沒有任何多餘的設計。

或是<霓裳魅影>的開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cH-se8crsg),要呈現男主的挑剔/工作狂/自我中心,但又要用正面的方式來突顯(女主就是嚮往他和那樣的世界)。所以在女主說出[或許他是世界上最苛刻的男人]之後換場,先以祥和優雅的鋼琴樂做串連,男主用安靜又一絲不苟的姿態打理自己,然後換到他姊姊也是用一樣的姿態去整理公司。

接著員工進公司的段落,緩慢運鏡的同時也用剪接維持視覺動線的連貫,鏡頭往上仰的時候,配樂中的提琴跟著上揚,然後光暈從屋頂照入鏡頭。所有元素一起烘托出優雅的氛圍(這次在titan廳看的感受更深),同時也烘托出男主世界的井然有序,並呼應主角在此片的核心價值觀,這三位一體的塑造效率太啊嘶了。

PTA後期的片對於人物關係進展的推動,讓我想到很常見的老梗[用蒙太奇和配樂,把很多場景快速串起來,”表面上”簡單帶過兩人物的關係變好],這手法在卡通上最常見(因為他們只有10或20分鐘左右的篇幅)。但PTA把這蒙太奇中的各個場景拉長,讓人物有更完整的互動和情緒,加上配樂和這些場景在敘事上有清楚的共同作用,所以在情緒隨著配樂沒有被打斷的前提下(反例則有<關於我和鬼>從緊張轉到喜劇的尷尬感),也更容易感受到這些人物之間的進展和衝突。

如<霓裳魅影>中間女主跟男主你來我往的戲,女主不斷用各種方法跟男主更親近,如一開始的性衝動,配合男主安靜的飲食習慣,到幫他搶回珍貴的禮服,這些正向的進展加上配樂的烘托,會讓人更容易覺得女主越來越深入他的內心,他們之間應該會真的變好(特別是男主在櫥窗前突然擁吻她的那一刻)。但兩人之間又回到原點,這樣操作下來,也更容易突顯女主的挫折感,所以她才決定用毒菇的手段,逼他把媽寶的情結轉移到自己身上。 


做為個人最愛的top4之一,<黑金企業>也有用到上面的各種手法。如paul Sunday找主角賣資訊的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zGnPiCM8I),這場戲初登場的還有主角的助手fletcher,雖然他的戲份不多,但PTA想透過他去襯托出主角對於兒子和事業之間的抉擇。

如油井著火的戲,fletcher先是一臉擔心並回去關心主角的兒子(此時主角仍看油井看到入迷),之後主角壓住兒子讓醫生檢查時,也有特寫fletcher不忍的表情,都跟主角呈現對比。就算沒有直接講明[fletcher對主角的無情也看不下去,賺夠錢後就另謀高就],但結局[主角身邊的人都不在了]也足以突顯[主角的頑固把所有較親近的人都趕走]的悲劇。

為了襯托fletcher後面的人性面,就要在他初登場的戲,先去突顯他的對比面。這場戲一開始只有拍到主角和paul,直到後者做下來,觀眾才看到fletcher早就坐在旁邊,透過視覺資訊的反差,帶出fletcher的神秘感及主角對他的信任。

同時他在畫面上最靠中間,而且他臉上的打光量比其他兩人都多,就是為了讓fletcher在不會搶鋒頭的前提下,讓觀眾能清楚看到他的表情(特別是他眼睛的轉動)。透過他的反應,去注意主角和paul互相試探時的關鍵詞。如paul提到標準石油這公司名,他的手就停住,並看向主角的反應。接著paul直接說[我希望你不要把我當白癡],我們可以看到fletcher會心而笑,然後鏡頭就開始以paul為焦點做移動,再切到過肩鏡頭,代表主角和paul在這次對談上開始平起平坐,要正式討價還價,此時仍有fletcher問話的鏡頭,帶出他在此時仍沒有被排除在外。

再加上最後他對自己職務細節的說法[我為planview先生工作],把他的神秘感推到更高。在沒有高漲衝突的日常對話,又不會搶鋒頭的情況下,就完整建立fletcher的形象和氣場,真是棒啊。

根據這幾段的描述如[這切換代表兩人開始平起平坐],如果放在文藝片或學生電影,這種鏡位切換可能就會變成很無聊,只剩”知性”用意的乾癟。會有這種差別,我覺得是因為<黑金企業>這場戲有很明確的衝突,這一來一往的試探也有真正突顯出人物的情緒,而且這裡的長鏡頭有配合場面調度,去烘托這些人之間的衝突,所以才有真正作出情緒。

至於知名的火災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QEZIDws7Y ),則完美兼顧劇情的轉捩點/烘托主角的心境和抉擇的母題/配角心境和主題的結合。

這場戲要帶出[雖然主角擔心兒子的傷勢,但他也”同樣”擔心油井的狀況,同時又對這油井量感到興奮],若用一般的劇情片操作,可能是[他說話關心兒子的時候,不時回頭看油井],若由假掰的藝術片導演來拍,可能是自以為低調,但超刻意的[全程把主角放在前景但很靠畫面邊緣,畫面拍攝的主體是噴發的油井],好用所謂的[知性又不刻意操弄情緒]的方式,”暗喻”主角此時的心態。

而PTA則是跟著人物的行動跟拍,聚焦在人物的營救行動。雖然這場戲有不斷強調油井的巨大,但有先透過適當的情節順序[油井噴發產生變化──主角立刻叫人先滅火──油井開始噴出石油──員工爬上去時開始下起石油雨],帶出現在的戲劇焦點是預防火災的緊迫性,主角想同時兼顧兩者[減少石油燒毀量+保護兒子不被燙傷],這裡的操作是有情緒性的(直接屌打貝拉塔爾)。

接著是主角抱兒子遠離現場的長鏡頭,這裡雖然有帶出油井的巨大,但攝影機是以主角的移動為拍攝主體,背景也有拍到其他員工忙亂的行動,配樂也有接續前一段的慌亂情緒。對人物情緒和母題的處理就自然許多。

到了失火的時候,就順勢呈現主角真正的抉擇(至少就兒子的觀點,當下是這樣)。燒到黃昏的時候,他們只能看著這壯觀景色,先等油井燒毀(這時候去炸會有很多死傷),提琴聲變得更尖銳和密集,搭配著以著火的油井為主體的特殊構圖,帶出[這龐大的利益,將開始勾起主要人物的掙扎和人性灰色地帶]的母題。

如被拋下的兒子也對這景色感到癡迷,呼應他在結局的掙扎[雖然愛主角,但對石油事業也有一樣的熱情];eli看著油井,心想著會有更多油水,然後又想著要先討回主角欠他的五千元。

主角則直接顯露自傲和興奮的心態,並在助手回去關心其兒子後,此時配樂的嘣嘣聲和弦樂都較低沉且沒有起伏,比起先前的配樂,有多了被包覆的感覺,搭上[只剩滿臉石油的主角看著油井,被火光和黑影壟罩]的畫面,烘托他此時的心境以及他未來將孤單一人的諷刺暗喻(只剩他和eli的屍體,即他一直最重視的事業勝利和面子)。能同時完美兼顧藝術美感,人物心境和主題推演,真是太啊嘶了。

之前看到一些評論說paul dano在<黑金企業>不是好的選角,其表現完全被daniel壓過去。但他飾演的eli在故事中,本來就是要被主角壓著打,是要用來凸顯主角對這種人的鄙視(短視近利想分杯羹卻又想平起平坐),再適時凸顯主角對自身感到無力之,後延伸出來的怒火(如跟失聰的養子產生距離,此時eli又跑過來死要錢,還一臉高高在上)。所以在eli理應大展身手的戲(幫婆婆驅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B-L4xLWaUQ),他在最後把惡魔丟出門的時候,發出稚氣又很有喜感的沙啞高音。或是eli對父親發飆的戲,說是哥哥paul出賣他們,並說[蠢父必有蠢兒子],但忘記這句話也有罵到他自己XD

後面主角去教堂受洗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92AoUhrrUw),主角在那場戲的挫折完全源自他拋棄養子的愧疚(特別是喊完I abandoned my boy之後的反應),跟eli無關(反而是不斷被eli惹惱),接著被eli狂賞巴掌時,他終於回過神並開始調侃回去,但此時eli早就嗨到不行(仰角特寫的鏡位選得很剛好),完全沒有聽到他在說話。

所以洗禮完後,冷靜下來的eli才發覺自己好像玩過頭,因此怕到直接僵在那裡,主角還直接把他拉過來偷偷威脅(應該是結尾提到的那句i will eat you)。在沒有真正消長的情況下,還能用低調又有層次又很簡潔有力,沒有冗戲的方式,去寫這兩人物的衝突,真是太讚了。 


當然這不代表PTA不會翻車,如<性本惡>雖然有用配樂和蒙太奇串聯的手法,但絕大部分的戲都在處理案情,跟著主角走馬看花,人物之間在主線上的關係和衝突進展過於複雜,在情緒上又不夠清晰(主角和警探有趣的互動較像是點綴用的副線而已),讓配樂大多數都僅止於[呈現那時代的復古氛圍],這次再看就覺得很無聊。

至於<甘草披薩>,PTA在此片翻車的程度可說是勝過昆汀的<從前有個好萊塢>。

相較<從前有個好萊塢>有些戲還有凸顯出昆汀特有的優點,<甘草披薩>則都沒有。敘事觀點上沒有像<世紀教主>或<霓裳魅影>那樣主動圍繞兩人之間的衝突或轉變去好好寫戲,長鏡頭或是較長的戲也沒有像<不羈夜>和<心靈角落>那樣,去烘托串連整個群體或世界觀的氛圍,讓後面的情節就算內斂,也能讓觀眾更容易感受到衝突和情緒上的轉折。

此片反而是被動地跟著他們各自走馬看花。這種敘事在一般片是常見的兩線敘事,但用PTA的標準來看就是降等的走馬看花。相較之前作品的配樂有多重作用,在這裡就是很一般的作表面情緒或復古氛圍。要說兩主角的層次,他們的關係大都在原地打轉(男:我對妳好癡情,就算有不快,我還是願意等你;女:我挺喜歡你的,但我就是不想跟你正式在一起)。

前面<霓裳魅影>兩主角很多戲也是原地打轉,但兩人關係的消長變化,都是源自兩人自己的行動,這行動也有呼應兩人之間最核心的衝突(這衝突也要在前面就清楚展現)。而<甘草披薩>兩人之間的核心衝突不夠突顯,然後兩人關係轉變的戲,還是用很表面,天外飛來一筆的情節來推動關係,如西恩潘只顧著耍特技,忘記她的存在,害她掉下去,此時男主主動衝過去關心她,然後兩人就和好了。以及後面女主為了逃出小鎮去過更好的生活,想搞上市議員,結果對方是GAY(就這樣……………………對,真的就這樣而已),然後女主不知為何沒有繼續回頭搞市議員的助理(前面都差點搞起來了),反而是直接回去找男主。

總結來說,情緒流暢的管控有很多種做法,但重點是主創有沒有想到這點並不斷去精進。就算台灣的環境可能沒有那麼多練習空間,但我也不確定多少主創有這方面的sense,還是就繼續做典型見樹不見林的情緒操弄。

喔對,主創素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能否把持住私人情懷對創作品質的影響。私人情懷在創作上真的是毀人不倦,想到昆汀最後一部長片是要拍一位老影評的故事。

 

....................................還是先完全不要帶任何期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