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貼支短片,裡面提到《南方公園》編導用簡單的<but、therefore>原則來設計轉折和節拍。今天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在沒有特別的主題可以探討(或惡搞)的情況下,用這招把《scott tenorman must die》和Eric Cartman(阿ㄆㄧㄚˇ)塑造成他們最經典的人物和其中一集。
編劇名師Robert Mckee談到人物設定時曾說,要為人物設計有一定壓力的情境,逼他做出選擇,才能藉此呈現該人物真正的本質。因此成功的轉折除了讓人物受挫,也要逼他不斷用不同的方式應對,這樣除了顯露人物不同的層面,也能確保此困境的壓力能真正堆疊起來。若轉折還要能娛樂觀眾,那此轉折最好也要能出乎觀眾意料之外。
進一步解析前,先列出此集的開頭、結局和調性。開頭是小學生Cartman發現國中生scott 騙他花錢買陰毛並決定把錢討回來,結局則是Cartman用計害死scott 的父母,並逼他崩潰。我們在開頭對Cartman的認知是[自私、種族歧視、喜歡辱罵、總愛想些誇張的蠢點子]的惡霸,最後我們發現他是個為了勝利願意用盡任何恐怖手段的喪心病狂。
這樣大的反差當然會讓人注意其中的邏輯,但因為此劇的調性為荒謬喜劇,所以其轉折除了推動人物的轉變,也要夠好笑,才能讓觀眾不挑剔裡面的邏輯。現在來逐步分析每重要轉折點。
1.Cartman向朋友炫耀自己花了10塊錢買陰毛以轉大人,but反被笑蠢,therefore他找scott把錢要回來。
開場的轉折除了帶出主角Cartman的形象,也建立他在這集的內在目的[討回顏面],而其外在目的則是[把錢要回來],同時也藉由Cartman超無知的回應和有喜感的口條,確立荒謬喜劇的調性及後面Cartman愚蠢的應對方式。
2.Cartman向scott退貨,but對方毫不退讓,therefore Cartman假扮成會計協會代表(並把陰毛黏在臉上當鬍子),but反被騙走身上的錢。
Cartman第一次討錢失敗時,發現不能用正常的方式討回錢,因此開始花心思用計謀騙回來。從這裡開始,除了藉由那些蠢到不行的計畫營造笑點,並開始為最後的復仇計畫建立反差。
3.Cartman原本要放棄,but發現這些陰毛騙不了其他人,therefore他決定繼續想辦法討回錢
這階段類似Christopher Vogler著作《英雄旅程》中的"拒絕召喚",主角原本不想接受挑戰,但因故不得不踏上旅程,如《星際大戰》男主角原本拒絕歐比王的邀請,直到自己親人被帝國殺害後,決定跟著歐比王學習成為絕地武士以打敗帝國。
此集插入這樣的情節,除了帶出Cartman對scott的怨恨,也能改變此集的節奏。若一部動作片全都是近身肉搏戰或貓捉老鼠,即使每場戲都拍的不錯,也容易讓觀眾疲累,削弱每場戲的張力(所以《Tom and Jerry》和《嗶嗶鳥系列》每集片長都不到10分鐘)。此情境除了和後續貓捉老鼠的場景做區別,也透過不同層面向自傲的Cartman施壓,逼他回頭。
4.Cartman想引誘scott離家,but對方卻想出錢買回陰毛,好去陰毛市集高價賣出,therefore Cartman興高采烈地撇下他,搭車前往市集自己賣,but發現自己又被騙了。
編導在這設計不同的整人方式,除了繼續讓Cartman受挫,更要讓他的鬥志掉到谷底,因此先讓Cartman抱持極高的希望,這樣當他發現自己又被整,那挫折比先前更難受。
5.再次受挫的Cartman想順勢用哀兵策略(奶奶重病)騙他,but scott順勢逼他苦苦哀求,therefore 不想被揭穿的Cartman只好跳小豬舞,but scott當面把他的錢燒掉後離去。
這裡的轉折除了再次重擊走投無路的Cartman,更藉由燒錢毀掉他的所有希望。如果Cartman要繼續完成目的(討回顏面),他就要把外在目的改成[讓scott精神崩潰]。
6.Cartman的計畫是讓小馬咬掉scott的老二,but沒同學要幫他,而且被訓練的小馬也只會對蘿蔔口交,therefore在獵人的提議下他改從scott崇拜的樂團Radiohead著手。
此時我們知道Cartman開始有喪心病狂的傾向,為了和最後的計畫作反差,他在此時的計畫仍得是蠢到不行。同時我們也知道Cartman一直比不過scott(頂多在結局才有那可能),因此這裡的轉折除了要改變Cartman的觀點,也要顧慮到觀眾的思維。
因為我們在先前已經看到Cartman盪到谷底,若這裡的轉折只是讓Cartman繼續受挫,重複的設計就會讓觀眾感到無趣。所以這裡的轉折除了[讓Cartman的計畫失敗],還包含[他的計畫出乎意料地蠢]及[此計畫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失敗(即小馬只會口交)]。
7.Cartman邀scott來廣場看radiohead的訪談節目,並事先為該影片配上自己鄙視scott的旁白,but scott公開先前Cartman跳小豬舞的畫面,therefore被大家譏笑(包含自己朋友)的Cartman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中想到天衣無縫的恐怖計畫。
這裡的轉折除了讓Cartman受挫,也透過"the rule of three"的手法加強前面兩個失敗計畫(小馬、樂團)與最後復仇的反差,為了在這斷添加趣味,除了讓Cartman的旁白顯得突兀,順便加上此劇貫有的笑點:讓阿尼突然死掉。
8.Cartman的終極計畫只是結合前兩計畫(讓小馬咬掉scott的老二,然後被前來探病的radiohead鄙視),but他朋友拒絕幫忙,therefore他自己假扮成得重病的scott,寫信邀樂團來,並親自邀請scott參加辣醬比賽和騎小馬。but scott已經收到Cartman朋友的警告,因此掰藉口請父母幫忙把小馬帶走,並準備放滿陰毛的辣醬來整他。
依照"the rule of three",此時原本要呈現Cartman真正的計畫(害死scott父母),但為了凸顯Cartman的聰明和黑暗,編導選擇留到最後才揭露該計畫,因此這裡的轉折[Cartman的計畫還是一樣蠢]是針對觀眾對該計畫的預期,除了為此加入笑點,也透過scott的計畫為後面的高潮提生張力。
9.最後Cartman和scott品嚐各自的辣醬,but Cartman已經把對方的辣醬換成正常的醬,並揭露自己早猜到對方的計畫,因此設計scott父母被小馬的主人槍殺,然後把其屍體做成scott正在吃的辣醬。therefore scott精神崩潰,剛好抵達的radiohead譏笑他的懦弱,最後Cartman上前品味scott那苦盡甘來的眼淚。
最後的轉折雖然有些邏輯問題,但一來這些問題對整計畫沒有重大破壞(如被該劇定位為白癡的警官沒發現屍體不見,或樂團剛好跑出來補刀),二來前面的轉折和人物帶給我們的趣味,讓我們對結局的焦點是[究竟Cartman會是大敗或大勝],而不是[Cartman會怎麼贏],若轉折能在這焦點帶給觀眾娛樂,自然就不會針對細節挑三揀四。
這轉折要成功,除了要逆轉其他人物對Cartman的觀點,更要逆轉觀眾對他的形象。許多以大逆轉作結的電影沒有見效是因為它只逆轉情節(其他逆轉的類型可以看此文),如果這種逆轉沒有做到前無古人(如初版《planet of the apes》),那沒有爽到的觀眾就會分心去檢視其邏輯。Cartman的形象從開頭的小屁孩變成腹黑到不行的殺人狂已經有足夠的反差,但為了讓它更誇張,編導設計Cartman邊手舞足蹈邊狂舔眼淚,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舉動為這轉折畫上完美的句點。
編劇名師Robert Mckee談到人物設定時曾說,要為人物設計有一定壓力的情境,逼他做出選擇,才能藉此呈現該人物真正的本質。因此成功的轉折除了讓人物受挫,也要逼他不斷用不同的方式應對,這樣除了顯露人物不同的層面,也能確保此困境的壓力能真正堆疊起來。若轉折還要能娛樂觀眾,那此轉折最好也要能出乎觀眾意料之外。
進一步解析前,先列出此集的開頭、結局和調性。開頭是小學生Cartman發現國中生scott 騙他花錢買陰毛並決定把錢討回來,結局則是Cartman用計害死scott 的父母,並逼他崩潰。我們在開頭對Cartman的認知是[自私、種族歧視、喜歡辱罵、總愛想些誇張的蠢點子]的惡霸,最後我們發現他是個為了勝利願意用盡任何恐怖手段的喪心病狂。
這樣大的反差當然會讓人注意其中的邏輯,但因為此劇的調性為荒謬喜劇,所以其轉折除了推動人物的轉變,也要夠好笑,才能讓觀眾不挑剔裡面的邏輯。現在來逐步分析每重要轉折點。
1.Cartman向朋友炫耀自己花了10塊錢買陰毛以轉大人,but反被笑蠢,therefore他找scott把錢要回來。
開場的轉折除了帶出主角Cartman的形象,也建立他在這集的內在目的[討回顏面],而其外在目的則是[把錢要回來],同時也藉由Cartman超無知的回應和有喜感的口條,確立荒謬喜劇的調性及後面Cartman愚蠢的應對方式。
2.Cartman向scott退貨,but對方毫不退讓,therefore Cartman假扮成會計協會代表(並把陰毛黏在臉上當鬍子),but反被騙走身上的錢。
Cartman第一次討錢失敗時,發現不能用正常的方式討回錢,因此開始花心思用計謀騙回來。從這裡開始,除了藉由那些蠢到不行的計畫營造笑點,並開始為最後的復仇計畫建立反差。
3.Cartman原本要放棄,but發現這些陰毛騙不了其他人,therefore他決定繼續想辦法討回錢
這階段類似Christopher Vogler著作《英雄旅程》中的"拒絕召喚",主角原本不想接受挑戰,但因故不得不踏上旅程,如《星際大戰》男主角原本拒絕歐比王的邀請,直到自己親人被帝國殺害後,決定跟著歐比王學習成為絕地武士以打敗帝國。
此集插入這樣的情節,除了帶出Cartman對scott的怨恨,也能改變此集的節奏。若一部動作片全都是近身肉搏戰或貓捉老鼠,即使每場戲都拍的不錯,也容易讓觀眾疲累,削弱每場戲的張力(所以《Tom and Jerry》和《嗶嗶鳥系列》每集片長都不到10分鐘)。此情境除了和後續貓捉老鼠的場景做區別,也透過不同層面向自傲的Cartman施壓,逼他回頭。
4.Cartman想引誘scott離家,but對方卻想出錢買回陰毛,好去陰毛市集高價賣出,therefore Cartman興高采烈地撇下他,搭車前往市集自己賣,but發現自己又被騙了。
編導在這設計不同的整人方式,除了繼續讓Cartman受挫,更要讓他的鬥志掉到谷底,因此先讓Cartman抱持極高的希望,這樣當他發現自己又被整,那挫折比先前更難受。
5.再次受挫的Cartman想順勢用哀兵策略(奶奶重病)騙他,but scott順勢逼他苦苦哀求,therefore 不想被揭穿的Cartman只好跳小豬舞,but scott當面把他的錢燒掉後離去。
這裡的轉折除了再次重擊走投無路的Cartman,更藉由燒錢毀掉他的所有希望。如果Cartman要繼續完成目的(討回顏面),他就要把外在目的改成[讓scott精神崩潰]。
6.Cartman的計畫是讓小馬咬掉scott的老二,but沒同學要幫他,而且被訓練的小馬也只會對蘿蔔口交,therefore在獵人的提議下他改從scott崇拜的樂團Radiohead著手。
此時我們知道Cartman開始有喪心病狂的傾向,為了和最後的計畫作反差,他在此時的計畫仍得是蠢到不行。同時我們也知道Cartman一直比不過scott(頂多在結局才有那可能),因此這裡的轉折除了要改變Cartman的觀點,也要顧慮到觀眾的思維。
因為我們在先前已經看到Cartman盪到谷底,若這裡的轉折只是讓Cartman繼續受挫,重複的設計就會讓觀眾感到無趣。所以這裡的轉折除了[讓Cartman的計畫失敗],還包含[他的計畫出乎意料地蠢]及[此計畫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失敗(即小馬只會口交)]。
7.Cartman邀scott來廣場看radiohead的訪談節目,並事先為該影片配上自己鄙視scott的旁白,but scott公開先前Cartman跳小豬舞的畫面,therefore被大家譏笑(包含自己朋友)的Cartman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中想到天衣無縫的恐怖計畫。
這裡的轉折除了讓Cartman受挫,也透過"the rule of three"的手法加強前面兩個失敗計畫(小馬、樂團)與最後復仇的反差,為了在這斷添加趣味,除了讓Cartman的旁白顯得突兀,順便加上此劇貫有的笑點:讓阿尼突然死掉。
8.Cartman的終極計畫只是結合前兩計畫(讓小馬咬掉scott的老二,然後被前來探病的radiohead鄙視),but他朋友拒絕幫忙,therefore他自己假扮成得重病的scott,寫信邀樂團來,並親自邀請scott參加辣醬比賽和騎小馬。but scott已經收到Cartman朋友的警告,因此掰藉口請父母幫忙把小馬帶走,並準備放滿陰毛的辣醬來整他。
依照"the rule of three",此時原本要呈現Cartman真正的計畫(害死scott父母),但為了凸顯Cartman的聰明和黑暗,編導選擇留到最後才揭露該計畫,因此這裡的轉折[Cartman的計畫還是一樣蠢]是針對觀眾對該計畫的預期,除了為此加入笑點,也透過scott的計畫為後面的高潮提生張力。
9.最後Cartman和scott品嚐各自的辣醬,but Cartman已經把對方的辣醬換成正常的醬,並揭露自己早猜到對方的計畫,因此設計scott父母被小馬的主人槍殺,然後把其屍體做成scott正在吃的辣醬。therefore scott精神崩潰,剛好抵達的radiohead譏笑他的懦弱,最後Cartman上前品味scott那苦盡甘來的眼淚。
最後的轉折雖然有些邏輯問題,但一來這些問題對整計畫沒有重大破壞(如被該劇定位為白癡的警官沒發現屍體不見,或樂團剛好跑出來補刀),二來前面的轉折和人物帶給我們的趣味,讓我們對結局的焦點是[究竟Cartman會是大敗或大勝],而不是[Cartman會怎麼贏],若轉折能在這焦點帶給觀眾娛樂,自然就不會針對細節挑三揀四。
這轉折要成功,除了要逆轉其他人物對Cartman的觀點,更要逆轉觀眾對他的形象。許多以大逆轉作結的電影沒有見效是因為它只逆轉情節(其他逆轉的類型可以看此文),如果這種逆轉沒有做到前無古人(如初版《planet of the apes》),那沒有爽到的觀眾就會分心去檢視其邏輯。Cartman的形象從開頭的小屁孩變成腹黑到不行的殺人狂已經有足夠的反差,但為了讓它更誇張,編導設計Cartman邊手舞足蹈邊狂舔眼淚,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舉動為這轉折畫上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