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ay轉譯]營造戲劇張力的十種情境(下)



貓捉老鼠




同樣都是兩方相互追逐,各自擁有的資訊量也有差異,上篇的[資訊反差]中人物得知訊息量有明顯的差異,而張力建立在此差異的呈現(如上篇《沉默的羔羊》追捕戲)或是落後的一方能否獲得一樣的資訊(如《馬男波傑克》Todd是否會發現馬男的真相)。而[貓捉老鼠]則是雙方得知的訊息差不多,當其中一方正要追上時,對方一個應對,又拉開差距,此情境的張力建立在這樣多回合的競賽([資訊反差]則多為單回合就結束,頂多把這回合拉得很長)。

《侏儸紀公園》的廚房追逐戲就是典型的例子,除了建立雙方明顯的優劣勢(2小孩 VS 2迅猛龍),也把空間限縮在只有一個出口的廚房,這樣的情境逼小孩得想出新的方法(對觀眾而言也要夠刺激)來脫逃。這場戲除了動作戲,也適時推動人物的轉變,如原本弟弟在之前是勇敢的形象,但在此狀況下反而退縮,致使原本膽小的姊姊要想辦法,這也驅使弟弟振作並擺脫追捕。

潛文本




潛文本是指藏在言行底下的暗示、聯想或弦外之音,張力建立在當人物(或觀眾)了解對方台詞真正的含意時。《虎豹小霸王》的開場要透過一場危機建立兩主角的背景和特質,但與其直接呈現其威能,它選擇用潛文本翻轉主角的形象。日舞小子在贏下牌局後被控出老千,對方要他們滾並把錢留下,但高傲的日舞拒絕,面對朋友布區好言相勸,日舞不領情,甚至要求對方請他們留下來打牌,他才會離開,此時日舞的形象說好聽點僅止於自傲的高手。

而當布區真的這樣勸對方被拒絕後,說了[我幫不了你,日舞],對方發現日舞真正的身分(聲名狼藉的傳奇盜匪),並照布區的方式給彼此台階下。此場戲除了透過台詞的潛文本翻轉控方的認知,也透過攝影進一步翻轉觀眾對日舞的形象。前半段先透過構圖建立日舞的弱勢和控方的高大,並以一鏡到底維持此氛圍,直到控方知道日舞的身分時才換鏡位,並換成控方的正面特寫,凸顯他對"日舞"這兩字的反應及猶豫的眼神。當我們知道控方會這樣反應的原因後,也感受到日舞的傳奇形象。



有時候搞不懂潛文本反而也是一招。《四海好傢伙》Tommy講完笑話後,主角Henry說他好笑,卻讓Tommy惱羞,反問他是哪裡好笑。觀眾在先前知道他倆從小就是死黨,但在這場戲我們不知道Tommy是真的發飆還是在鬧他,對結果的預想在玩笑和暴力兩極端之間搖擺不定,因此就有基本的張力。

另外這場戲在推動劇情上只是用來帶出該店店主的困擾及他之後的應對,而這種過場用的日常場景也是此場戲能建立高張力的原因。一般劇情張力建立於人物在主線的行動遇到衝突時,當衝突暫時解決,其他的戲就會加入些趣味性以免無趣(如主角等人在計畫搶劫時加入些碎嘴式笑點)。在Timmy講笑話的場景理應是讓觀眾放鬆大笑,但突然加入這種對峙的情境,讓觀眾措手不及,這樣的反差除了加強張力,也為Tommy賦予複雜又鮮明的特質。

暴風雨前的寧靜




此類情境指觀眾知道後面會有明顯的衝突,張力建立在何時會爆發出來,但這不代表暴風雨前的"寧靜"是要真的平靜毫無張力。《惡棍特工》酒吧戲的結局雖然放在這分類,但它先透過[資訊反差]、[貓捉老鼠]和[潛文本]將此情境的張力拉到最長最緊繃。

在他們進入酒吧前,編導先確立整場戲的衝突點在[納粹是否會發現特務的身分]及特務的缺陷(無實戰經驗,不沉著),並以德國的語言和習俗為兩方鬥智的方式,這樣的設計讓每人物的言行都很重要,確保這暴風雨前的寧靜也是暗潮洶湧。最後當特務被拆穿時,我們才會真的緊張,而不是[終於有進展了]。

powder keg tension




不同於[暴風雨前的寧靜]張力從零開始堆積,此類情境從一開始就讓人緊張,就像powder keg(火藥庫)爆炸一樣,張力點除了這場混亂會怎麼結束,也包含這火勢會怎麼延燒,會有多嚴重。《越戰獵鹿人》兩主角被迫玩俄羅斯輪盤,此戲的張力除了如何結尾,也包含兩主角在此過程中的掙扎。

此戲能提煉出高張力除了情境本身就很極端,也需要確保緊繃的情緒能持續堆疊,因此讓影像保持寫實且清晰(如果此段加入煽情配樂,並用shaky cam以塑造"身歷其境"的效果,反而會削弱張力),並讓士兵適時毆打主角,除了讓觀眾揪心,也能激起兩主角的情緒和後面的行為,這樣當比較膽小的主角終於扣下扳機時,兩人放鬆又難掩絕望的情緒才能有效傳達給觀眾。



相較於《越戰獵鹿人》最後的張力取決於[如何化解危機],《螢光幕後》此段戲則是[它會再丟出什麼新鮮事]。在這場戲之前,我們知道該主播公開宣布辭職時也提到自己將會自殺,這起爭議讓該電視台得到許多曝光度,在節目部決定不開除這主播後來到這場戲,我們開始期待他還能說出什麼瘋言瘋語。最後此場戲確實不斷丟出讓人想不到的事物,主播丟出更激進的言論,開始邊走邊煽動群眾,各地的群眾也真的照做。除了用荒謬的方式呈現當代氛圍,也神預測未來瑞典一所大學的固有傳統



powder keg tension也很常出現在喜劇,多用在該戲丟出非常莫名的喜劇情境後,不斷拉長此情境,使[它怎麼還在演]變成笑點。《Kareteci Kiz》結局能那麼好笑,先在此段開頭就用糟到不行的動作戲和表演建立喜劇調性,後面進一步用慢動作呈現反派誇張的死法,調侃老梗商業片反派總是以戲劇化的方式死掉(無論是否真的這樣設計),此外為了延續此笑點,透過主角淡定地開槍加上反派誇張又拙劣的演出,盡可能把此笑點發揮到極限。

與時間賽跑




此類情境不只是讓主角必須在極短時間內達成目標,也要確立成功和失敗的結果有極端對比。觀眾對《王牌大賤諜》這段逃脫戲很清楚主角當然不會有事,因此這裡的張力以惡搞笑點為主。

這段戲要惡搞動作片逃脫戲一般都很會緊湊,反派步步進逼的模式,因此除了讓壞人變得愚蠢又不積極,也把逃脫用具改成很慢的壓路機,典型逃脫戲的最高潮是快速剪接,不成功變成人的壓迫感,而此片則把這懸念放在[保全是否會即時開竅],此懸念的兩端也有極端對比(是否好笑)。



《沉默的羔羊》後半段終於揭曉殺人兇手的身分時,為了讓最後正面對決更有張力,前面先讓人質用計抓住反派的愛狗做威脅,但我們對該人質不夠熟悉,所以單靠人質誘捕狗的段落可能沒辦法建立足夠張力。因此在這穿插反派打扮的戲,除了讓增加人質段落的壓力,也在此時首次呈現反派變態的樣貌,為後面的對決增加緊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