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剪接轉場手法和《終極警探》的剪接選擇

業界常說所謂成功的剪接就是讓觀眾看不到剪接的痕跡,除此之外,還要能推動故事,讓觀眾更投入。RocketJump Film School(註1)整理出常見的手法,並用《終極警探》的幾支片段來做進一步的解構。

Cutting on action:以人物的動作連接兩鏡頭。常用在動作戲,藉此掩護演員的假打,或用來轉換場景。

  如《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的杜拜戲,右手滑下時,轉換成俯拍的畫面,強化整場戲的驚險


Cut away:鏡頭A插入鏡頭B後再接回AB一般是人物的主觀鏡頭、人物身上的物件,或是插入人物的想法。



Cross cut:兩支線來回交叉(鏡頭數不限),兩方的人物都做類似行動,可以再加上特寫以強化張力。除了強化驚險效果,也能突然穿插回憶,用精簡有效的方式描述人物的背景。

《戰慄遊戲》主角和反派都往同個方向,都從中景換到特寫,增加其張力

《第一滴血》警局和越戰回憶交叉剪接,突顯主角戰後創傷症候群的症狀

Jump cut:將完整的行動抽掉一部份,可以讓此場景有趣味性,如棒球隊的每個球員都打不到球,或一個人呆坐一整天還是寫不出報告。《瘋狂麥斯》則在人物的動作中抽掉一小部份的段落,增加動作戲緊湊度。


Match cut:兩鏡頭有某種程度上的類似,可以是動線的銜接,或是構圖的雷同,也能用聲音來串連。除了用來轉場以快速轉換(或延續)氛圍,也能藉此做隱喻。如《2001太空漫遊》藉此呈現人類智慧的快速進展。



《王牌大間諜》用和老二同義的名字做轉場,達到喜劇效果


Fade in/out and Disolve:將畫面溶入黑幕(反之亦可)或另一場景,除了呈現時間的消逝,也常用來延續氛圍。


《現代啟示錄》的大量溶接加上配樂,襯托戰爭讓人迷茫且揮之不去


《教父2》以溶接加上配樂,延續餐會孤獨的氛圍,加上後面的場景,加深現金主角蒼涼的情境


Smash cut:沒有延續性的突然轉場,銜接兩鏡頭的聲音在音量上會有明顯的變化。有時這樣硬轉,沒有舖陳,反而能抓住觀眾,除了常見的驚醒橋段,也能藉由音量的反差呈現笑點。



Iris:以特殊形狀框住,以前常用在卡通的終場,現在有比較多樣化的做法,如以監視鏡頭轉換觀點。



Wipe:畫線轉場,現在除了非常風格化的設計,或星際大戰的復古情懷,一般都很少用到,以避免產生老套的感覺。



Invisible cut:以物件擋住鏡頭形成黑幕或快速pan無縫轉場。常見於一鏡到底。


《愛》的偽一鏡到底幕後花絮 

L cut:特別強調聲音延續的轉場,即使在同一場,也能用聲音連接到其他人物的反應,呈現整場戲的氛圍。


《銀幕大角頭》用貫穿全城的聲音呈現喜劇效果


《決殺令》黑奴的哀號貫穿整場,搭配其他人物的反應,襯托其血腥暴力

現在來看看《終極警探》的兩支片段怎麼剪接(以下提到的時間點來自下面註2的影片)。第一支是反派和日本人的對質(3:55-4:31),這一段的鏡頭分解如下:



A.主鏡頭
B.兩人物正反打,這兩鏡頭都有往前推進
C.日本人的特寫
 
D.兩人鏡頭

這段的重點在於襯托反派的計畫和形象,為了凸顯反派的動作(像前靠),為他設計向前推進的特寫鏡頭(b1)。這時就要考慮到鏡頭連接的流暢度,除非想用smash cut轉換氛圍,一般會是移動鏡頭接移動鏡頭,反之亦然,因此日本人的鏡頭也要推進。但這又牽扯到新的問題,日本人的推進鏡頭(b2)若完整呈現,會削弱b1的力道,也就偏離此段的重點。因此先以b2a,再接上完整的b1直到b1的鏡頭靜止後,再接上c。日本人在c的構圖位置和b2雷同,因此不會讓觀眾出戲。d則是接下來的主鏡頭。

第二支片段(11:04-11:12)的重點在於透過日本人的慘狀呈現反派的心狠手辣。不被採用的兩個片段雖然也有達到效果,但裡面有顆鏡頭越過180度線,即使血噴發的方向一樣,剛好後面又有其他演員,會誤以為是用他的觀點在看。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因此改加入窗戶的插入鏡頭,避免的同時,還能加強槍的威力和血腥,一舉兩得。

正片片段
 刪減片段1
刪減片段2

180度線規則:攝影機都在同一邊拍攝,若其中一個跳到另一邊拍,人物的視線就對不上,會使畫面看起來很怪


註1


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