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雜感]從《驗屍官》《戰慄黑洞》和《詭屋》看恐怖片的基礎

許多經典恐怖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們為恐怖片創造全新情境,如《驚魂記》開啟以人當反派的slasher film,或是《大白鯊》把怪獸片帶到日常生活中。若沒有這類突破,至少也要做好該類型的基礎,一般人會認為這基礎就是能嚇到人就好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恐怖的定義


知名作家史帝芬金對恐怖提出3種定義:
Gross-out:能直接衝擊視覺,令人做噁的事物,如虐殺或血肉模糊的場面。



Horror:不血腥的直接攻擊,或讓人明確感到不自然或威脅的事物,如大型蜘蛛或只是在瞪人的狼人



Terror:看似毫無威脅性,但其不確定性(ambiguity)仍讓人毛骨悚然的事物,如小丑面具,或是站在懸崖邊時感覺會被推下去。terror和horror之間較簡單的區別是horror聚焦在威脅方攻擊時或攻擊後的狀況,如下面《靈病》2:55之後是horror,之前則是terror



成功的恐怖片至少能做好其中2項,(海報由左至右)《驗屍官》、《戰慄黑洞》和《詭屋》有些相同的元素,但執行細節讓它們的成效大不同。

《驗屍官》劇情是兩驗屍員在解剖屍體時發現許多匪夷所思的線索,後面更遇到超現實的攻擊。此片試圖融合鬼怪片和密室恐懼,但這做法已經拍到爛了(此類鼻祖Evil Dead系列都重拍了),嚇人的手法除了gross-hot只剩jump scare(還參雜許多false scare),一開始或許能嚇到人,但到後面觀眾已經能猜到驚嚇點。總結下來,此片只有做好gross-out而已。

《戰慄黑洞》劇情是保險調查員尋找作家時遇到許多匪夷所思的跡象,後面更遇到超現實的攻擊。此片嚇人手法同樣是以jump scare為主,而且有多次反而讓人發笑,但此片融合cosmic horror(相關介紹在此),創造出全新的情境,即使不恐怖,也有維持懸疑氛圍,能讓人持續看下去。即使完全沒做到horror,但有做到gross-out和terror

《詭屋》劇情是一群大學生去小屋度假時遇到許多匪夷所思的情況,後面更遇到超現實的攻擊。此片直接融合喜劇,嘲弄恐怖片公式化的套路,即使有些該嚇人的地方不恐怖,但藉由諷刺效果,讓此類橋段安排地順理成章。至少有做到gross-out的效果,horror即使沒有到位,也有喜劇遞補上。

基本中的基本


恐怖片要成功,它真正的核心就如同其他類型片:把故事說好就對了。知名影評Roger Ebert評論《魔鬼終結者2》時提到兩點:

1.許多科幻片都試著在其世界觀的邏輯矛盾上大做文章,但此片比較明智,它乾脆不管那些複雜的東西,轉而將重心放在實際情節的發展上。
2.如果角色本身不夠立體,此片所有的新奇嘗試只能淪為一次練習。Robert Patrick扮演的T-1000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反派角色。它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無法被消滅,你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法讓它亂陣或退縮。

恐怖片如同動作片,如果只顧著做出該類型的效果,人物及故事卻草草了事,自然很難好看。《詭屋》的人物雖然平板,但編導很清楚故事真正想探討的主題(觀眾和業界的怠惰協力毀掉恐怖片這類型),每人物的言行動機與此主題的對比關係,更知道怎麼透過越來越誇張的情境來娛樂它描準的客群(不然就變成藝術片了)。

《戰慄黑洞》對於反派的動機或幻術的邏輯即使沒有講明,當主角進入主線時,電影就已經迅速建立那奇幻世界的氛圍,即使其驚悚手法放到現在顯得過時,但那世界觀放到現在仍顯得新奇。反派及轉折都貼合主角的職業(講究邏輯思考的調查員)及此片主題(人類理性的脆弱不堪),看到後面甚至發現前面那讓人發噱的夢中夢scare呼應後半段的轉折,就算完全沒有被嚇到,看著主角不自覺地被腦海中一丁點的恐懼迅速侵蝕,也會覺得此片的構想確實有趣又毛毛的。

相較之下,《驗屍官》的人物、主題和轉折之間的連結就鬆散許多。女屍和中古世紀的宗教巫術做連結的概念是可行,但對於同樣講求理性的主角,巫術的作用只是丟出更多攻擊讓他們措手不及,主角們的行動也只是基於親情或生存的本能,沒有和他們的職業或女屍背後的含意做進一步的連結,導致每人物只是公式化的龍套,宗教巫術的解釋也變成為了順利收場的胡謅。即使此片有引起一些討論,但也僅止於幻術發生的時機點,一些bug及女屍的胸部。或許《驗屍官》成功的嚇人次數最多,但沒有讓情節、主題和人物做真正有意義的連結,表面的手法通常很難通過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