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Quentin Tarantino到底哪裡好(3):什麼是人物(Character)?

《黑色追緝令》有段對白:
Raquel: I have character.
Wolf: Just because you are a character doesn't mean that you have character.

Character的意思有:
a.使其不同於其他人的特質
b.不尋常且吸引人的特質
c.面對困境時的行動凸顯出的素質

俗話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那Quentin Tarantino(以下簡稱QT)是怎麼塑造出每人物真正獨一無二的地方,而不是像部分電影那樣不斷說自己的特質和感受而我們卻看不出來他們的特別。

[人物誌]Quentin Tarantino到底哪裡好(2):生活化的超展開

Quentin Tarantino(以下簡稱QT)的電影總是給人很high很張狂的印象,但仔細回想,張力真正爆發的場景佔全片的比例其實沒想像中的高,甚至有很多都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化情節,連比較大眾化的決殺令和惡棍特工也是如此。那QT是如何流暢地把這樣的反差串聯起來?



[電影雜感]嘻哈演化史(含推薦歌單)

相較電影,記錄片影集有更多空間去呈現那些值得一提的細節,但整個篇幅拉長,若要持續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其製作手法和敘事焦點就要花更多心思。作為入門百科全書的《嘻哈演化史》值得借鏡。

[人物誌]Quentin Tarantino到底哪裡好(1):基本思維及《落水狗》的應用

提到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以前有Stanley Kubrick、希區考克和史蒂芬史匹柏等人,若是較靠近我們這年代的,Quentin Tarantino(以下簡稱QT)絕對是其一。其充滿惡趣味的暴力,別出心裁的對話和敘事方式,讓許多新世代的電影人推崇並爭相模仿,但至今大多數的模仿不是只學到皮毛,就是東施效顰。那QT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進一步分析前,先從他本人的訪談去挖掘。


[電影雜感]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李安的新作在美國出乎意料地招來低評價(或不如預期),那到底是因為美國影評的民族政治意識作祟(如諷刺美國的傑作《厄夜變奏曲》),或是新科技讓觀眾不適應(如《哈比人》的48FPS),或其實是故事的基礎出現漏洞?


從Mad Max Fury Road 黑白版看顏色的取捨

今年年底會出瘋狂麥斯全新的影碟組,裡面也會包含黑白版本,導演甚至說黑白版是最好看的版本。這句話到底是真的還是為了刺激買氣而黑白說呢?


[專題]預告片製作學(3):內省類電影的案例解讀

相較前一篇情節類電影的預告怕講太多劇情轉折,內省類電影反而沒什麼轉折可以拿出來說。比較生活化的劇情片或藝術片要怎麼抓住大家的目光,其預告片的手法得更異想天開才行。


[專題]預告片製作學(2):情節類電影的案例解讀

前一篇提到應該要把每支預告片當作獨立的電影來創作,而不是被電影本身或其他預告片的做法綁死。此篇會針對以情節為導向的電影來做解析,看看各種情節類型大不同的電影怎麼抓住觀眾的目光。


[專題]預告片製作學(1):常見錯誤和製作要點

有時候覺得電影不好看其實和預告有很大的關係,如正片和預告片呈現的調性不一樣,或是正片的大場面或笑點都在預告片放完了。當然這也不完全是預告的問題,有時是電影調性本身就很混亂,預告片也藏不住其問題。若要讓預告能完整呈現正片的魅力,或至少把正片的缺陷藏得更隱密,就要另外研究預告片的創作手法。


[Essay翻譯]《湯姆貓與傑利鼠》肢體喜劇的極致

說到肢體喜劇卡通,大家可能不會先想到迪士尼或是樂一通系列,而是《湯姆貓與傑利鼠》。面對兩大公司的夾擊下,它是怎麼突圍?為何它現在卻反而每下愈況?


[細節點評]如何用聲音建立恐怖片氛圍

電影除了影像,聲音也同樣重要,在講求氛圍的恐怖片更是如此。來看看聲音在不同性質的嚇人橋段是如何運作。

[電影雜感]從《三人行》和《變臉》看荒謬喜劇和電影世界觀

看到杜琪峰的《三人行》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時的反應如下...


當初看完電影後在自己臉書寫篇幹聲連連的心得,間隔數月後,可以冷靜地分析XD,同樣漏洞不斷,為何看《三人行》和《變臉》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

[人物誌]Nicolas Cage 的 Over The Top

Over the top(以下簡稱OTT)意即極端過火。放在電影裡,除了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表演,也可以用來形容強調喜劇效果的音效,或是以極端但失敗的方式詮釋非喜劇效果的情境等。OTT在真人電影常用來呈現喜劇效果,無論是否刻意為之。來看看下面兩種OTT的差別:

細節點評:《怒火邊界》的攝影如何說故事



回頭看那些入圍奧斯卡最佳攝影的名單,第一時間可能會想到是因為技術的突破(少年pi、地心引力),或是引人注目的攝影風格(鳥人,依達的抉擇),或是完美呈現史詩氛圍的氣魄(瘋狂麥斯,神鬼獵人)。但這些因素都是都只是錦上添花,最重要的還是能否藉此把故事說好。最適合解讀的案例,可以從故事貧乏,沒有大場面的電影看起。

細節點評:《惡棍特工》的開場

《惡棍特工》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納粹上校Hans Landa,討喜的言行,深不可測的狡詐思維,和語言天才,讓他在影史成堆的納粹軍官中特立獨行,昆汀塔倫提諾甚至說過Hans可能會是他這輩子寫過最好的角色。

在超過20分鐘的開場裡,Hans Landa(以下簡稱H)的討喜顯而易見(有禮貌和大煙斗),那昆汀是如何一口氣塑造其復雜的層面?(建議先看過全片後再看此文)

細節點評:《獨家腥聞》的飛車追逐

無論是否認同主角Lou Bloom的行為,結尾飛車追逐的爽度可說完全不輸動作片。不過其成本(5.5百萬美元)比一般動作片低了不少,那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簡述剪接轉場手法和《終極警探》的剪接選擇

業界常說所謂成功的剪接就是讓觀眾看不到剪接的痕跡,除此之外,還要能推動故事,讓觀眾更投入。RocketJump Film School(註1)整理出常見的手法,並用《終極警探》的幾支片段來做進一步的解構。